你的稿子……不!是你的稿子。
| 招商动态 |2017-02-27
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大突破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陈锋剑
(根据录音整理)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推进项目大突破是我们当前组织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随着市委作出项目大突破部署后,这方面工作迎来了更好的“天时”,拥有了更佳的“地利”,形成更多的“人和”。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一些体会:
第一、项目大突破迎来更好的“天时”,就是我们既面临难以突破的约束,更具有不可多得的时机
作为泰州的中心城区,我区发展的要求更高,在推进项目大突破过程中,面临的约束也难以避免。
主要体现在:
一是土地刚性突破难。
市政府下达给我们的耕地保有量是1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3万亩。经统计,2013年末,我区共有耕地面积14.13万亩,意味着中心城区外规划建设空间仅为1300亩。我区各类非农建设需求较大,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难以维持。耕地红线是我们必须确保的底线,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又不得轻易调整,连片的可落户产业用地屈指可数。在工业园区和新能源产业园的,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拆迁;苏陈、罡杨看似面积很多,但大部分属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是载体承载空间小。
海陵工业园区主要定位文创产业,从规划上能够承接工业项目的用地不足2000亩;新能源产业园受通榆河和引江河生态红线的限制,两岸1公里内不得落户有排放的项目,可用面积缩减1/3;西北片区由于不在城市规划范围内,800多亩土地目前无法落户项目。
三是行政效率相对慢。
作为中心城区,许多行政审批权限在市级机关,而靖江、泰兴、兴化等市,规划红线也好,建设红线也好,各方面相对都很简单。我区招引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无法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较长、效率不高。
当然,困难在所难免,制约也是大家所共有,我感到现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还是面临着很多很好的时机。
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策调整带来的环境优势。
去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第62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省政府也随即下发了第111号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着重强调,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不再允许地方出台土地优惠出让、税收优惠返还等一系列政策。这项工作的实施可能会有一个过程,但对于我们苏中地区是有一定优势的。
过去我们谈项目,补贴力度方面不及苏南、政策优惠方面不及苏北,现在大家逐渐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关键就看谁在营商环境上更有比较优势。目前苏南的工业地价成本近100万,而且空间也很小;苏北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配套,和我们苏中还是有距离的。所以,这个政策的调整,让过去随意就能给企业优惠的做法一去不复返了。
二是全市招商带来的主场优势。
自去年12月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举行以来,一个深切的变化是,现在市级部门跟我们接触时都开始谈项目、谈信息,有拜托我们帮他们留意的,也有他们给我们提供信息的。市级机关部门参加招商后也有了切身感受,那就是“项目不好招”。过去我们去汇报一些项目、争取一些支持的时候,往往是有一点不合规就会遭到拒绝,现在大家基本上都能静下心来听一听,都尽可能帮助想办法。
三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带来的体制突破优势。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编制必将对我们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障碍进行突破。比如苏陈供地冻结了八年,最近区委、区政府向市委汇报了苏陈工业片区的问题,引起了蓝书记的关注,我们相信其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前期呼吁的市区范围内异地保护耕地的问题,目前也已得到认可。今天,区委下发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的文件,这是从国家、省、市一级级发下来的,表明国家层面也在组织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行研究和突破。
可以说,国家对招商引资政策的清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市项目大突破的部署,给我们带来了现实的感受;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以及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作的推进,对我们相关的工作会形成长远的影响。所以说,我区项目推进工作,正迎来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好时机。
第二、项目大突破拥有更佳的“地利”,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喜人态势,更需要形成塔吊林立的火热态势
过去的一年,我区着眼于构建招商工作格局,做了一系列工作,招商氛围日益浓厚,招商队伍日益稳定,招商制度日益完善,全区上下呈现出一派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景象。
一是招商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1月份印发《2014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当时是针对的6个部门、9个镇街园区;5月份又下达了针对所有镇街园区和其他部门的招商引资重要项目信息任务。7月份召开重要项目信息汇报会,8月份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将“税源经济”确定为大会的主题,凸显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地位。今年,也是第一时间明确任务、分解任务。大家对招商由过去的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到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招商引资、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招商队伍日益稳定。
去年年初,区委、区政府重视专职招商队伍建设,进行了统计、组织了培训,从上半年举办的几期专题培训活动中,就发现了招商队伍缺少人、更缺少稳定的人。5月份相比3月份、3月份相比1月份,人员变动都很大。但是从6月份以后,由于各镇街园区都高度重视,人员开始趋于稳定。在充分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区8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专职招商队伍建设的意见》。
去年底,又对专职招商队伍进行分类管理,负责人到组织部备案、专业招商人员到人社局备案。这将进一步推动招商队伍的稳定。尤其是驻点招商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0月份,我们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精心挑选招商驻点区域,抽调精兵强将开展驻点招商。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到四个地区开展驻点招商。驻点招商人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都能够克服掉。发改委王国强说过:“你问我愿不愿意出去,我真不愿意出去。
但是既然我出去了,我要下定决心把它干好。”这也是我走访几个驻点的招商人员共同的心声,出来了就想干好、干出成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人员稳定的专业招商队伍基本建立。
三是招商制度日益完善。
在组织方面,实行“周交流、月通报、季过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参加重要信息汇报会、重大项目过堂会等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考评导向作用,对镇街、园区和部门同时进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考评,不断加大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在《2014年度绩效管理考评办法》中,设立了招商引资特别业绩奖和招商引资单项奖。今年,我们还对绩效考核的意见进行了细化、任务进行了分解,并转发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意见。可以说,区委、区政府很多工作部署与市委、市政府部署不谋而合,在全市相对走在前面。
2014年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格局的构建之年,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工作态势。2015年就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显现之年,显现的标准就是区委徐书记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会上明确的目标,就是分解给各个镇街园区的任务。
今年要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80亿元,一季度开工建设亿元项目10个以上,上半年25个以上,下半年平均每周都有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个。我们要由百舸争流向塔吊林立迈进,还需要采取更实措施,付出更多努力,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 在项目洽谈上把握好“急不来”和“慢不得”的关系,做到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项目洽谈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急不来”的。一炮打响、百发百中,根本不可能。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我们自身的工作节奏无论如何“慢不得”。我们最终谈成的项目和最初听到的信息,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对接、一次又一次的跟进、一次又一次的商洽的过程,一个项目的谈成可能会经历多个轮回。全区范围之内应对“急不来”、“慢不得”,首先要多方挖掘资源,寻找更多的项目信息,不能把项目突破的希望局限在一两条有价值的信息上。在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接触的频率、提升接触的层次,实现项目的落户和突破。
2. 在项目落户上把握好“勇担当”和“守规则”的关系,做到及早谋划,有序推进。我区项目落户面临着地域空间、规划红线、审批权限等更多的约束、更高的难度,如果我们处处按规矩来,到头肯定一事无成。这种时候更需要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勇担当”。但是项目建设不是处处都能“担当”得了的,也不是想担当就能担当的,有一些政策的刚性要求和红线底线是根本无法担当或者突破的。
比如说,日前组织报批的2014年最后一批项目共196亩,我们仅有占补平衡指标,却没有耕地指标。前期,国土分局庞局长第一时间到省国土厅争取到200亩耕地指标。现在开始申报,又需要报批资金25万元/亩,必须拿出来。我们为什么能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住机遇,就是得益于去年年底,区委、区政府下决心从省国土厅拍到了1000亩占补平衡指标,才有了现在项目落户时的淡定和从容。没有这1000亩占补平衡指标,我们现有的土地计划全部会浪费掉,所有的报批无从谈起。
当然,就是有了这1000亩的占补平衡指标,也不代表能够报得走,还必须有项目、有耕地指标、有预付资金。所以说有些刚性约束,不是我们想突破就能突破得了的,还需要超前的谋划、有序的组织,不让政策红线、刚性要求成为项目建设的拦路石。
3. 在项目建设上把握好“重形象”和“重效益”的关系,做到真抓发展,抓真发展。我们追求塔吊林立的火热态势,既看重“塔吊林立”的外在形象,表明我们必须要有真动作、真进展、真效果;更注重“塔吊林立”的内在要求,即顶真碰硬地抓发展,抓实实在在的发展。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发展?
就是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的“税源经济”。有税收、有效益、有带动力的项目,我们都欢迎。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税源经济,要更加注重项目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分析,无论是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类项目,还是盘活存量项目,我们都欢迎。某种程度上讲,更加鼓励后者,不消耗资源,还能尽快形成新的税收、新的增长点。
第三、项目大突破形成更多的“人和”,就是我们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更能够让干部队伍得到锤炼。
一个地区、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更是如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项目大突破,不仅仅关系着海陵最近两年的发展,更决定着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如果真正实现了项目大突破,最直接的是,海陵区引进了一批项目、集聚了一批资源。
但是最宝贵的是,我们锤炼了一批业务精、人脉广、信息灵的招商人才,储备了一支懂经济、肯吃苦、综合性的干部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海陵就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就有了不断争先进位的底气。为什么这么讲呢?招商引资项目突破,比的是智慧,拼的是干劲,靠的是合力。
1. 比的是智慧。
招商引资不是简单地拉客上门,更不是简单地讨价还价。没有现实的利益,没有发展的空间,客商绝对不会来投资。我前期到几个驻点去,他们也在跟我讲,客商一直在问他们,“我凭什么上你那里去?”北京客商说,河北离北京更近、土地更便宜,我凭什么上你那儿去?
深圳的人问,深圳有人才资源,你那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去?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需要什么项目?这些项目要落户,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已经有了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我们的条件与周围的地方相比,有什么优势,还有什么差距?我们怎样来发挥优势、弥补差距,从而赢得投资者?同样的,我们也要会算账,项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等等。
这些都是要讲智慧的。从项目洽谈之初到项目竣工之时,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来思考、来算账。不仅对我们在座的一线招商人员而言,对我们拍板决策的领导层而言,也同样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每个人都要熟悉我们的产业基础和区情实际,掌握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推介和洽谈。
2. 拼的是干劲。
一个项目的谈成,需要经历千辛万苦。很多在谈项目感到即将水到渠成,再过一段时间又感到渐渐模糊、渐行渐远。很多项目,对方有实力、有意愿、有可能,但是未必在这儿就能落户、能开花、能结果。一个项目,它不仅仅是在一个地方选,而是在一个很广的范围内选,所以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一个地区而言,需要我们都要有一股敢比、敢抢、敢拼的劲头,永远不服输、不言败、不畏难;就一个项目而言,需要我们有久久为功的毅力和恒心。我们如果认定一个好的项目,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落户一个好项目,即使有99%的把握,也不能忽视那1%的变数。不到落户、不竣工投产,一个项目不算成功;不形成一批项目落户、竣工投产,一个地区不算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强大的斗志,勇于克服困难,力推项目突破。
3. 靠的是合力。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作为中心城区,我们在招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更多、难度更大。从纵向看,我们既要协调好市、区两级的问题,也要处理好镇街、村居两级的矛盾;从横向看,我们还要统筹好四个园区和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的配合衔接。项目的落户,从纵向到横向,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招商引资工作,从信息搜集开始,历经项目洽谈、签约落地、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多个环节,直至最终投产达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功亏一篑。推动项目大突破不是少数人在战斗,也不是一群人在战斗,而是全区上下共同的战斗。市委《泰州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对季度考核无实质性进展的市(区)、相关部门单位,一季度提醒警示,二季度公开通报,三季度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或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说明情况并离岗驻外招商;年终考核得分低于70分的市(区)、部门单位,下一年度原则上不得新提拔任用副处职(级)干部。这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斗。
谈到合力,这里强调一点:我区在北京、上海、深圳开展了驻点招商,各镇街园区、部门如果到这些地方开展招商活动,请把驻点的人带上去,不仅不会影响你们的成绩,而且会推动这项工作。这样也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资源,增加更多的人脉。这个驻点,不是哪个部门的驻点,而是区政府派出的驻点,所以你们到驻点城市招商时带上他们,有些工作也可以安排给他们做。
这是一个共同的使命。出了成绩怎么表扬都不为过,没有成绩什么原因都说不起来。既然有了驻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把资源打开,获取更多的项目信息,来形成我们更有效的工作格局。
我们已经有了好的开局,更要有好的机制来推进;已经有了好的氛围,更要有好的成效来验证。我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座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突破,再创海陵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