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农业”学科指导下的“观光农业园”
| 招商动态 |2017-03-14
专业导向:汪天博士
原创撰写:李硕(研究生)
什么景观农业,什么是观光农业园,它们有怎样的前景
大家都知道“景观设计”和“农业”、“园艺”等等这些专业名称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那么简单的说——景观农业就是挖掘农业相关产业本身的景观学特性,是多个学科进行的融合。
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将“园林”定义为: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那么自奴隶社会以来就有的所谓“园林”的雏形,经过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现代的发展,途径四千多年的时光,其形式、规模、分类各种各样。而农耕文化和园林(包括园艺)文化更是伴随中华千年文明一路走来,甚为其之根本。那么两者的结合可谓是相视千年、终成夙愿。
没错,二者终于结合起来的时间起始于中国的近代,当然中国近代是中华文明正饥寒交迫的年代,不可能有过多心思去经营之。因此这等美差自然是被西方国家拿了去。二者结合的产物,即为“观光农业园”。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资源为核心依托,以旅游功能为核心展示,借助科技、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观光农业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标志着景观农业兴起。20世纪中期,景观农业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并迅速发展,中国的观光农业最先起源于台湾,当时的“一乡一休闲”政策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出现了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农业。
发展至今,观光农业园作为景观农业学科的“亲产子”,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着。
国外农业园区的类型
国外农业园区主要围绕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进行。主要类型有2大类型:
1、设施农业型
目前世界各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设施农业面积己达60余万公顷,荷兰、以色列等国最为发达。
该类型采用现代化的设施进行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很高。生产经营实现了设施温室标准化、大型化;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产品生产系列化、批量化、优质化和安全化。
如以色列农业发展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型的工厂化农业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农产品的产出率。目前以色列每公顷土地年产玫瑰花300万枝、番茄500吨,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在世界上享有“冬季欧洲厨房”之称。
2、都市农业型
该类型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融农业的经济、生态、示范、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产业。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一部分,主要是以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农事活动的展示和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又称为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这种形式在新加坡、日本等国比较盛行,政府或企业对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进行全面规划,通过高科技的投入,形成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营销、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
(2)观光农园
这种形式在美国、台湾等地很盛行。农户开放自身经营的农园、农场或牧场,以满足市民观赏农村景致、体验农业生产过程、采摘农副产品,享受田园乐趣。
(3)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农业公园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农产品构成的专业性农业公园。
例如葡萄公园。其中的活动包括:观赏葡萄园,采摘葡萄,品尝葡萄制品(如葡萄酒、葡萄果汁、葡萄冰激凌、葡萄大餐等),举办与葡萄有关的写作、绘画、摄影、竞赛、庆典及季节性活动。这些安排融为一体,形成以葡萄为主的特色。
另一类是综合性农业公园,日本以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居多,一般在公园内规划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面积,多在1 0~5 0公顷之间。
(4)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农园,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和生态农业示范,向游客传授农业知识。具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等。
(5)市民公园与家庭农园
这种公园在法国称为“家庭农园”,而德国、日本则称为“市民公园”。它的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租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
农园一般设在距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租种农园的市民,需要加入家庭农园协会,缴纳入会费,并按面积交租金;委托农园进行日常作业的,还要另付费用。
国内农业园区的类型
国内对农业园区的分类比较繁琐,主要从项目投入、经营方式、生态类型和科技示范内容等方面进行划分。
(一)按项目投入划分:
分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高效农业示范区、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
1、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创办兴建的,建立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密集的地区。
1997年建立的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示范区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经贸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外经贸部等18个部委和陕西省政府实行“省部共建”。
示范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由农业科学园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园区、农业中试园区、生活服务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等七个功能区组成。
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生物工程、制药、农用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为代表的产业格局。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每年11月举办。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等17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2、国家级农业科技园
由科技部管理立项、审批、管理的科技园区。2001年,科技部批准山东寿光等21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2002年又批准了宁波慈溪等15个农业科技园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接受科技部的考评、验收和挂牌。
都市型现代园设施组群面积已达60万平米,总投资超过30个亿,规划面积111.6平方公里。形成了小汤山特菜、林木种苗、花卉、鸵鸟、高档淡水鱼、肉用乳羔羊等一批优势产业。规划七个区:设施农业示范区、花卉示范区、林木种苗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籽种农业示范区、加工农业示范区、休闲度假区
3、国家高效农业示范区
又可分为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和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两类。
(1)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
1997年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在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实施的技术示范区,通过国家、部门、地方及企业联合投资兴办。示范项目以设施园艺为主体,集成国内外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进行工厂化生产。
(2)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
1998年由科技部立项,主要是在全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布点,以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的高新技术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4、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
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来展开的。其主要做法是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通过引进高新品种和集约化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按投资主体划分
政府主办型、民间主办型、混合经济型等3种园区。
(三)按建设目标与功能划分
分为开发区型、科技开发型、生产展示型等3种园区。
1、开发区型园区
参照工业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成立园区管委会,负责招商引资,为进园的各种业主服务,形成一园多企独立经营的格局。
以政府综合规划、综合建设为主,通过建立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企业和科技人员进园投资兴办农业科技企业。
如泰州市高港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台湾、澳大利亚等多家客商进园办企业,仅台湾一客商就投资1000 万元,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
2、科技开发型园区
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建设的科技示范园区。
由农业科技、教育、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到园区组织实施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股份化投资,形成了一批科技人员领办的科技开发企业。
3、生产展示型园区
以新品种、新农艺、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等,集中试验、示范、培训和展示。
技术成熟度高,实用性强,见效快,农民易接受。以县乡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建设为主。
(四)按生态类型划分
可分为城郊型农业科技园区、平川粮棉生产型科技园、丘岗山地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区、治理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科技园区。
1、城郊型农业科技园
这类园区一般建在大中城市市郊。因靠近大中城市,既可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无污染、无公害、科技含量高的鲜活农产品,同时还起到改善城市生态、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为中小学生提供绿色教育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作用。如北京的锦锈大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
2、平川粮棉生产型科技园
这是一种建于平原粮棉产区,以粮棉生产为主,推广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管理、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通过种、养、加结合,促进养殖业、加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使农产品转化增值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如北京地区就有平川型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3、丘岗山地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区
这是建在经济、科技较发达的山区或丘陵地区,以园艺、林果等为主,多种经营并存,为开发山区作示范的农业科技园区。丘岗山地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有以下几种:
(1)立体农业示范园区。在一个区域内,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进行山地、丘陵、滩涂、河谷的垂直梯度开发。
(2)庭院经济开发示范园区。以农户庭院为依托,对庭院周围荒山、荒地、荒水进行综合开发。
(3)名、特、优产品开发示范园区。丘岗山区一般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发展当地的名、特、优农产品。
4、治理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科技园区
这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为主要示范内容的科技园区。
(五)按示范内容划分
可分为设施园艺型、节水农业型、生态农业型、农业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型、“外向创汇”型园区。
1、设施园艺型园区
这类园区以玻璃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为基础,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环境,获得较高产出、优良品质和良好经济效益。如上海的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
2、节水农业型园区
这类园区一般建在缺水干旱地区,以改善地面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把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节水措施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如甘肃省定西农业科技园等。
3、生态农业型园区
这类园区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作为主要示范内容,注重把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发挥系统整合功能,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统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物、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如江苏大丰县生态农业科技园。
4、农业综合开发型园区
这类园区是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新品种和先进集约化种养技术,发展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连片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带动种养产业升级。
5、“三高”农业型园区
这类园区主要以先进农业技术为先导,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技术示范为主要目的。这是一种通过引进和推广优质动植物品种,进行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良种动物养殖示范和推广,以提高粮、棉、油、肉、奶等的产出,获得高质量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6、“外向创汇型园区
这类园区是一种以发展外汇型农业为主要出发点,以出口创汇、开拓国外市场为目的而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有的以高新技术嫁接和改造传统农业,开发传统名优农产品出口。有的以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育种技术,采用“两头洋,中间土”的模式,带动农户进行产、加、销一体化。如福建漳州农业主要是以农产品销往东南亚和香港、澳门地区为主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
发展趋势
1、园区生产方式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化
农业科技园区在开始建设时候,基本以设施农业为主,它具有科技含量高和产出高的优点,但是由于投入较高,加之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限制,这种生产方式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近年来,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方式正在由设施农业开始逐步向大田农业转化,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2、园区产业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开始建设的农业科技园区基本以单一产业为主,下一步将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化。实现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等多链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园区功能从单一示范向带动区域经济龙头转变
园区传统的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今后将以此为基础,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合,使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4、园区投资从单一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
农业园区在建设初期,基本由各级政府投资,但这种投资方式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各农业科技园区在投资机制上,通过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筹集资金,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园区自筹、银行贷款的投资体制。融资渠道越来越宽,融资数量越来越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良性发展。
5、园区建设主体从政府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转变
农业科技园区在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积极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和重要。但从长远看,政府必须逐步从中退出,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入农业科技园区,在该领域发展壮大,活力增强; 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前景概括
观光农业园是一种时尚的生态园林
观光农业园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观光农业园是一种理想的科普教育基地
观光农业园是从事农业行业者提高收入的最好方式
总结
因此,“景观农业学”是“景观”、“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学科与“农业”、“园艺”学科的综合体;观光农业园即为景观农业学的直系产物,它往往是集观光游览、农业科技、经济生产、科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各个学科的产业园或观光园。
转载申明:本文为“安农现代景观农业研究中心”原创文稿,需在经得管理员同意后方可转载,并注明出处。
2017/3/14